日經:AI專利申請中國數量領先 美國質量占優
據日經新聞中文網報道,日前,日經中文網和運營知識產權數據庫的日本Astamuse對于AI相關專利進行了分析。截至2019年10月,全球申請的專利數量累計達7.2萬件。中美兩國分別占到3成多,隨后是日本,占到1成多。
從各年度的全年數據來看,2017年以前一直由美國領跑,中國于2017年AI專利為5500件,首次超過了美國的4300件。據悉,申請數量的提升益于被稱為“BAT(即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的IT大企業,在2015年以后的申請數量方面,百度僅次于IBM排名第2,阿里巴巴集團和騰訊控股也進入前10。
據悉,三家企業分別在各自的領域打造AI技術,百度負責自動駕駛、阿里巴巴負責智慧城市、騰訊負責醫療等。例如,阿里巴巴等研發的面部識別AI具有很高準確度,可以識別人員并進行結算;騰訊旗下的企業向中國農村地區提供免費體檢,用收集到的數據來提升AI能力。
然而數量只是衡量AI能力的標準之一,更重要的則是專利的質量。分析數據的排行榜上,美國企業在前10中占有8席。IBM位居榜首,微軟緊隨其后,接著是GAFA(即谷歌、蘋果、Facebook、亞馬遜)。美國以外的企業只有2家,分別是第7位的韓國三星電子和第8位的日本索尼,中國企業沒能進入前10。
據了解,IBM和微軟很早就在AI領域發力。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統計,兩家企業在作為AI基礎技術的機器學習領域,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也分居前2位。
不過該報道同時指出中國企業的實力不容小視。根據WIPO的調查,在機器學習中的網購相關“推薦建議”和工廠設備的異常檢測等領域,中國企業的專利數量飛速增長。中國國家電網2013~2016年的申請數量實現了每年7成的增長。該公司在電力管理領域的AI技術在世界上一枝獨秀。由此可見,中國企業在AI專利申請質量的未來可期。
稿源:集微網
相關文章:
- 用3D面具破解多個人臉識別系統的AI初創公司耐能完成4000萬美元A2輪融資
- 為什么“機場”成了 AI 獨角獸們的香餑餑?
- 搜狗發布AI錄音筆新品 引領錄音筆行業“新聲態”
- 聯發科發布Helio P95芯片組:八核+AI 主打4G增強游戲體驗
- 用“小AI”解決人工智能的“大”煩惱
- 夏普睿尚AI語音電視斬獲AWE2020艾普蘭優秀產品獎
- 提升城市氣質守護宜居環境 AI打通治理閉環!
- 下一代安全運營中心使用AI技術應用于網絡安全威脅檢測
- 奇安信攜手鵬城實驗室 共建“AI靶場
- 微軟宣布推出ND A100 v4 VM系列新的AI虛擬機
- 奇虎360:AI關鍵基礎設施正面臨三重風險 人臉識別有漏洞
- SugarCRM收購AI營銷創企Node,進一步挑戰Salesforce
- 北森一體化HR SaaS 和AI家族發布,北森紀偉國:助力企業疫情贏得市場
- 賦能智慧城市建設,靈云大腦為數字化發展貢獻可持續AI力量
- 迄今最強AI專用超級計算機在建 構建虛擬元宇宙
- 索尼公布突破性AI項目 聯合SIE和Polyphony打造
- 騰訊天籟行動再升級,聯合多方成立 “天籟聽未來行動合作體”
- 行業首次AI手語解說賽事直播,騰訊3D數智人“聆語”手語解說冰球賽事
- MIT神經科學家發現AI識別人臉的方式與人類大腦驚人地相似
- 云天勵飛首席科學家王孝宇:這個國際開源AI平臺讓你秒變算法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