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向芯片半導體制造環節 默克電子2025年前新增在華投資10億元
1月26日,默克宣布,將于2025年前向中國電子科技業務新增投資至少10億元人民幣(約1.3億歐元)。默克表示,該項投資主要用于電子材料的生產、研發、供應鏈本土化建設和擴張,是默克電子科技業務全球“向上進擊”計劃的核心組成部分。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也是電子材料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在當日下午的一場電話會議中,默克執行董事會成員兼電子科技業務首席執行官畢康明 (Kai Beckmann)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也是最大的芯片進口國,每年全球芯片總產量的一半以上都流向中國。當前全球半導體產業正邁入超強周期,伴隨著前所未有的產能投資與擴張,中國也正崛起成為全球增速最快的集成電路制造市場。”
畢康明表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和整個電子信息產業正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機遇期。“材料科學未來在推動中國電子市場推陳出新和助力中國半導體產業做大做強方面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前,默克電子科技業務在中國運營著三家高科技制造工廠,分別位于上海金橋、上海外高橋和蘇州,負責生產各類顯示和半導體材料,以及電子特種氣體和高純化學品的運輸和儲存設備。此外,默克還在中國投資設立了三座電子材料實驗室,分別為液晶、光刻膠、OLED (有機發光二極管) 材料的研發與應用。
默克表示,過去十年間該公司在電子材料領域累計在中國市場投資超10億元,主要集中在液晶等顯示材料和技術領域。
“在中國市場的持續本土化投入將帶來豐厚回報,如今,我們顯示材料領域全球約一半的銷售收入均來自中國市場。”默克中國總裁兼電子科技業務董事總經理安高博 (Allan Gabor)對記者表示,新增投資是為了通過投資來打造一個有韌性的材料供應環境,充分利用本地化的團隊。“未來我們不僅僅是在海外引入材料,也會增加本地的生產”。
“具體來看,10億元的投資將集中在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區域,這些投資將會用于工廠的擴建計劃。”畢康明對記者表示,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集成電路產業已形成了集設計、制造、封測、材料、裝備及其他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完整集成電路產業鏈,是國內集成電路產業鏈相對最為完整,也是產業結構最均衡的地區。
“從資金的投資方向來看,60%的資金用于本地高科技的制造,20%用于本地供應鏈的構建,剩余的20%則用于研發領域。”畢康明說。
默克當前正在上海興建 “默克電子科技中國中心”,該中心主要用于進行各類半導體和顯示材料的分析、測試和采樣,預計將于2022年夏季建成并投入使用。
默克是全球半導體制造行業的主要電子材料供應商之一,其產品組合全面覆蓋晶圓加工工藝6個關鍵步驟,摻雜、圖形化、沉積、平坦化、蝕刻、清洗,以及后期封裝測試。目前,默克為中國超過100家芯片制造企業長期供應著150余種各類高純化學品、電子特氣和特性材料。
相關文章:
- 應對美國政府限制 中國擬全面支持半導體產業
- 2021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將增長8.4% 行業并購將繼續
- 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使用與G3 iMac同款的PowerPC 750芯片
- 對標驍龍888?消息稱聯發科5nm芯片天璣2000提前出貨
- 芯片短缺反而可能使蘋果受益 因為組件定價可能相比對手更優惠
- 蘋果正開發高配Mac mini 配備更多的端口和更強大的芯片
- AMD CEO:芯片短缺并非災難 只是供需失衡
- 蘋果 GPU 芯片供應商以 RISC-V 架構進軍 CPU 領域
- Intel投資200億美元建設2座芯片工廠 預計2024年首發20A埃米工藝
- 聯想確定造芯片:全資半導體公司已于上海自貿區注冊
- 歐盟出臺政策鼓勵半導體投資 同時啟動數十億歐元的科技基金
- 因芯片短缺,特斯拉部分國產車悄悄“減配”
- 中國首臺光刻機交付,2022國產芯片還能更差嗎?
- 英特爾以近60億美元收購高塔半導體 加強代工業務布局
- 單芯片多處理器是什么?
- 外媒報道提及中國無人駕駛企業的芯片依賴隱憂
- 微軟發布Pluton處理器:一款適用于Windows PC的新安全芯片
- emark芯片是什么?
- 傳聯發科、瑞昱為Wi-Fi芯片尋求更多1612nm產能
- 上海半導體復工有了新進展 但供應鏈周轉仍待解決